安徽:打造5大特色林下經濟示范片區
發布時間:2013-10-09 新聞來源:一覽園林英才網
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安徽擁有6648萬畝林地面積,就要在森林上作點文章。昨日,記者獲悉《安徽省林下經濟發展規劃(2012-2016年)》出爐,到2016年,全省形成5大特色林下經濟示范片,發展林下經濟面積達到2000萬畝,林下經濟產值在2011年基礎上翻一番,直接參與林下經濟發展的林農人均收入翻一番。到2016年,全省創建500個林下經濟示范點,打造30個現代林業示范園區。
區域布局
5大特色林下經濟示范片
1、沿淮淮北林下中藥材與蔬果種植示范片。
區域范圍:淮北、亳州、宿州、蚌埠、阜陽、淮南6市及六安市的霍邱、壽縣。
發展方向:重點發展林下中藥材和蔬果種植,局部適宜地區選擇發展林下養殖和林下采集加工業。
區域內林業用地面積1051萬畝,適宜發展林下經濟面積550萬畝。到2016年,發展林下經濟面積300萬畝,創建150個林下經濟示范點,8個現代林業示范園。
2、江淮丘陵種植養殖示范片。
區域范圍:合肥、滁州市和六安市的金安、裕安、霍邱和壽縣等縣區。
發展方向:重點發展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。局部適宜地區選擇發展生態旅游休閑和苗木種植業。
區域內林業用地面積447萬畝,適宜發展林下經濟面積300萬畝。到2016年,發展林下經濟面積200萬畝,創建50個林下經濟示范點,打造4個現代林業示范園。
3、沿江苗木種植與生態旅游休閑示范片。
區域范圍:馬鞍山、蕪湖和銅陵市。
發展方向:重點發展苗木種植和生態旅游休閑。局部適宜地區選擇發展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。
區域內林業用地面積258萬畝,適宜發展林下經濟面積200萬畝。到2016年,發展林下經濟面積150萬畝,創建50個林下經濟示范點,打造4個現代林業示范園。
4、大別山中藥材種植與林產品采集加工示范片。
區域范圍:安慶市和六安市的金寨、霍山和舒城等縣。
發展方向:重點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和林產品采集加工業。局部適宜地區選擇發展林下種植、林下養殖和森林旅游。
區域內林業用地面積1659萬畝,適宜發展林下經濟面積1200萬畝。到2016年,發展林下經濟面積700萬畝,創建150個林下經濟示范點,打造8個現代林業示范園。
5、皖南山區林產品采集加工與森林旅游示范片。
區域范圍:池州、宣城和黃山市。
發展方向:重點發展林產品采集加工業和森林旅游業。著力培育森林生態旅游品牌,將該區域建設成安徽最大的森林生態旅游基地。局部適宜地區選擇發展林下種植、林下養殖。
區域內林業用地面積2863萬畝,適宜發展林下經濟面積1000萬畝。到2016年,發展林下經濟面積650萬畝,創建100個林下經濟示范點,打造6個現代林業示范園。
發展模式
“四大竹鄉”在編織、筍類作文章
除了藥材、菌類、農作物等林下種植,禽類、畜類、蜂類養殖模式以外,林產品采集加工也將作為重要的發展模式,規劃將以黃山區、霍山縣等“四大竹鄉”為重點,霍邱縣柳藤資源為補充,構建安徽柳、竹藤編織產業集群,輻射帶動全省柳、竹藤編織業的發展。其中,柳藤編織重點布局在霍邱、阜南等縣。竹藤編織重點布局在寧國、廣德、霍山、黃山等縣(區)。
另外“四大竹鄉”還能在筍上做文章,重點發展以筍罐頭、軟包裝筍等系列綠色食品為主的竹筍加工項目。其他竹林地區作為竹筍加工的一般建設區域,主要生產食用筍干。
而在皖南和皖西大別山區,以提高蕨類加工規模為主導,重點發展山野菜罐頭、軟包裝等系列綠色食品,打造安徽山野菜知名品牌。
打造20個森林旅游精品景區
上世紀90年代以后,森林旅游業逐步興起,各級森林公園相繼建立,戶外旅游逐步成為休閑熱點,也成為林下經濟一重要模式。
規劃指出,在充分保護并利用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完整性的前提下,與林下種養、林下無公害產品消費結合起來,建立生態莊園、創建“森林旅游人家”、“農家樂”森林休閑娛樂和林下垂釣等項目,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場所。
根據安徽森林旅游資源分布,發展城郊“林家樂園”、生態家園休閑游、森林公園游3種模式,計劃通過5年開發建設,初步建成安徽森林旅游產業體系,建設規模達到:城郊“林家樂”項目500個,生態家園休閑游項目500個,森林旅游精品景區20個,重點分布在皖南、大別山區及合肥、滁州等地。
本文章由一覽園林英才網提供(http://yl.tmjob88.com/)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分享到: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